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主页 > 海外生活 >

应对海外医疗

发布时间:2017-04-19 15:05 查看次数:

现在,一些重症疾病患者不再局限于国内的治疗,而是将治疗希望放眼海外,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这些患者们的“热门”选择地。随着国人的出国就医人数不断增长,也催生出国内一个新兴行业的产生,这就是海外医疗服务机构。然而,由于医疗的专业性,海外医疗服务需要一支专业过硬、经验丰富的团队来操控,而应对突发状况,更是海外医疗服务机构必须具备的能力。

国内治疗受阻,一个北京人决定远赴美国

来自北京的刘女士女今年55岁,生活富足、安逸,然而,疾病的突然到来,打破了一家人原本的宁静生活。刘女士被确诊为脑部胶质瘤,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儿童及青少年好发,近30年来,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约为1.2%,中老年人群尤为明显。于是刘女士一家人踏上了漫漫求医之路,但由于国内缺乏针对性的治疗和药物,刘女士和家人发动所有关系,多方打听,找到了国内最大的一家出国看病服务机构,决定破釜沉舟出国就医。

虽然,大多数国人对这个行业还比较陌生,而去国外看病这种就医形式,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在中东和俄罗斯等国兴盛起来。追溯我国的出国看病行业兴起,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内现有的医疗资源已不能满足国内所有患者的需求,随着人们手中可支配的医疗支出越来越多,中国居民掌握的最新的国际医疗信息也日渐增多,中国患者有需求、也有能力接受世界上最好的医疗服务。”

惊心动魄,出国看病患者命悬一线

接下来,刘女士完成了去美国看病的全部准备工作,然而,就在她即将赴美国休斯敦治疗的一周前,病情突然加重,巨大的脑瘤诱发频繁癫痫,颅压增高,必须每隔12小时静脉输入一次甘露醇,静脉连续输入抗癫痫药物。为此,刘女士的家人找到了在北京负责医疗急救转运的一家公司,派出随行医生一同前往美国,在飞机上持续静脉给药,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于此同时,在遥远的美国休斯顿,一家客服团队早已做好了接待患者的所有准备工作。他们已经联系好了救护车,并到达休斯顿乔治布什国际机场,准备等刘女士的航班飞机降落后,以最快速度接到用轮椅推出的刘女士上救护车,直接奔赴医院急诊中心。

然而,到了机场等了许久都没见刘女士一行人出来,工作人员意识到情况有变,原来患者已经陷入昏迷状态,无法乘坐轮椅。工作人员迅速联系上了国航班机负责人,为刘女士找到了急救担架。

在远离祖国的休斯敦,一场“生命接力赛跑”就此开启,机场方面也为刘女士一行人开启了急救绿色通道,用最短时间办好了一行人的出关手续。

刘女士的担架安置在救护车上,连接好心电监测和吸氧设备,随行医学翻译和那位机上随行医生一起登上救护车向已为患者完成预约的MD安德森急诊中心疾驰而去。

未雨绸缪,用职业精神挽救患者生命

接到这次陪同就诊任务的是曾在美国MD安德森担任十几年资深翻译的杨永珍。其实,早在刘女士落地前,杨永珍就已经在收到翻译的中英文病历,接机前已经对患者病情、用药、相关医学英语术语了然于胸。

救护车飞驰在休斯敦的道路上,对患者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无比宝贵。

在车上,杨永珍与那位随行医生一路沟通,详细询问了患者在机上的表现,用药名称与剂量,并做了笔录。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开车载着刘女士的陪同家人来到早已准备好的公寓,安置好刘女士的家人。

下午五点钟,急救车到达安德森急诊中心,从护士接诊、检查生命体征、医生问诊、查体,每一步都需要翻译沟通。国内随行医生在完成护送患者的任务后便离开了,接下来的一切都由杨永珍继续跟进。

向美国医生介绍患者病情,帮助美国医务人员与家属沟通,杨永珍配合美国院方的治疗将医疗翻译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但回忆起那天的紧急时刻,杨永珍回忆道:“如果没有之前熟读患者病历,在急救车上及时与随行医生沟通用药情况,此时要想准确翻译出所有药名也是有困难的。”

多方努力,连续作战,困境终于出现转机

晚上8点,经过安德森脑外科与肿瘤医生会诊,鉴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肿瘤靠近脑干生命中枢,随时有心跳呼吸骤停的可能,所以决定气管插管,上呼吸机。之后又做了脑脊液引流术。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刘女士一直在重症监护病房,杨永珍和其他工作人员轮流值班。这期间,良好的医学翻译能力,为患者的治疗、医患之间的沟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多方努力下,患者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刘女士的家人为她联系了德国一家医院去做手术,因为手术日期已定,工作人员要尽快地帮助患者申请到德国签证,保证及时把客户送上急救专机。

那一天是周五,刘女士一行赴德国就医的签证准备工作正在马不停蹄的开展,终于在中午之前完成了所有资料的准备。位于休斯顿的德国使馆原本在中午12点关门,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与德国使馆沟通,恳求使馆人员多等一小时,并带着患者的家人赶往德国领馆面谈,介绍病情,请求免去患者到领馆面谈的步骤,给患者及其家人办理去德国的签证。

一番努力,终于感动了领馆人员,答应周一上午可以去签证,患者可以不必出现。周一上午拿到签证,下午工作人员协助患者办好出院手续将患者和家人送上急救车。此时,工作人员已经连续奋战了半个多月,紧张的心情终于稍稍放松了下来。

   人出国看病故事就此告一段落,据事后了解,刘女士的手术进行的很成功。

上一篇:建立外国朋友圈   下一篇:欧洲留学 | 去英国留学需要知道哪些事?
关于我们 | 企业文化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6-2017 51qtlx.com 留途留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25952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